小學三年級作業很多-之陪孩子抒發情緒篇

by 高小露

燁升上三年級後大約1個月左右

我就明顯感到孩子的作業,變多了!

某個晚上,燁寫作業寫到11點

(燁算是能夠專注的)

寫作業的過程中適時地穿插了幾個些短休息

看著孩子在整個寫作業的3小時中

升起情緒、去調整、再回來表示要完成作業

媽媽看了也有些心疼,但也欣賞孩子的堅持。

過程中我也問燁:「需要我跟老師反應作業太多嗎?」

燁又表示不用

一週後,又是一個功課很多的晚上

燁在寫作業時,好幾次來問我關於字怎麼寫的問題

『媽咪,教我。』

『媽咪,滿,怎麼寫?』

『難,怎麼寫?好難哦…』

『哦~是這個”為”哦!』

『直升機的直是哪一個直啊?』

燁一直來問,連我都困惑了:「學校沒教嗎?」

燁:『沒教啊!』

我:「那怎麼會需要寫這麼多沒教的字呢??」

燁:『因為要造句啊,而且我們老師說,沒教過的字也不准我們寫注音,要查字典。如果寫錯或寫不好看,又會被圈起來,又要罰寫…嗚嗚…』

我聽了也覺得…

哇,這個要求實在不容易啊!

過程中孩子還是一樣,會哀手酸

哀完後,又認份地繼續回去投入作業。

再哀一下,來我身邊討抱,

就這樣來回了幾趟,最後燁終於受不了了!

情緒蓄滿,抱怨和大哭了起來!

『嗚嗚…為什麼功課那麼多!』

『我討厭我們老師!』

覺察到慣性回應,心中的第一個念頭…

還是諸多道理、和想鼓勵孩子學習:

“老師也是希望你們認識的字越來越多啊”

“老師也是想讓你們進步啊”

好在,因著幾年的學習,

對自己的內在狀態有所覺察

因而我 #停 下來了

沒有直接以慣性反應和道理回應燁

並且關注內在不甚明顯的擔心、煩燥、緊張、焦慮…

安頓了自己後,我才會有餘裕

以孩子需要的方式來陪伴他。

學習了冰山,並非就不「教」孩子了

而是能更加自由地依情境,決定教養順序

“先貼近和理解孩子”是現在我會放在前的

當孩子情緒被允許了、被同理了

再一起和孩子討論如何面對他的問題。

我問燁:「你還好嗎?」

「手很痠是不是?」

「很累啊?」

「有什麼我能幫忙的嗎?」

當我越 #同 同理燁,

燁情緒更大,眼淚也越來越多

我再次和燁確認:「需要我跟老師反應嗎?」

畢竟在班親會上時,老師就表示,三年紀了,他會比較嚴格要求一點,希望幫孩子建立一些習慣和基礎,同時老師也表示,如果孩子真的覺得負擔太大,家長可以跟老師反應,老師會再看看要怎麼彈性調整。

但燁邊哭,卻依然表示:『不用。』

一會兒後,燁卻開口問我:

『媽咪,那可以轉學嗎?』

我愣了一下…:「轉學?」

這孩子真可愛,不想和老師反應,卻想轉學!

我:「但…如果遇到更嚴格的老師怎麼辦?」 

燁:『那…就再轉啊!』

我聽了後,沒有回應,讓沉默在空氣中流動

也讓孩子自己覺察看看,他的想法是否可行。

燁待在我旁邊的椅子上,眼淚直直流下來

我擺了一隻手在燁背上,只是安靜地 #伴 陪伴。

看著孩子辛苦,當媽媽的心裡當然也會心疼

尤其面對「處罰」的做法,其實也很不符合我的理念

但,我相信有我陪孩子一起面對挫折和挑戰

這些都會成為訓練孩子的耐挫力及抗壓性的過程

而且,#老師與家長必需是合作的好夥伴

若我對老師沒有信任感,

陪伴孩子的過程將變得更加艱難。

我選擇相信:

不論是這些看起來過多了的作業量

或是老師對於「造句時不能寫注音」的規定

都起因於老師也希望孩子成長、願孩子向上的心意。

不久後,燁哭夠了,便從我腿邊起身:

『媽咪,我好多了,我要繼續去寫作業了。』

作業,是孩子的課題

當我願意為孩子跟老師反應,孩子表示不用

我選擇尊重、和信任孩子。

#課 是以尊重、信任、同理,和陪孩子增能的方式

以溫暖的存在和支持,執行 #課題分離

情緒流動後,果然,

燁便有力量繼續面對和完成屬於他自己的學習責任了

最後,時間來到11:00

燁收好作業和書包,來找我簽名,並跟我說:

『媽咪,我寫完了,我要去睡覺了!』

「燁,辛苦了!媽咪看見你很堅持要完成作業,對自己的事很有責任感,我覺得你很棒!如果之後你覺得需要,要跟我說,我再跟老師反應哦!」

#鼓 鼓勵孩子在過程中願意努力的部份

『好,媽咪晚安!我愛妳。』

我欣賞自己,在成長的路上,又陪孩子走了一小程了。

#棒

#停課同伴問鼓棒 實例篇

#家長與老師是合作夥伴

共同的目標是孩子的學習與成長

#高小露的阿薩母教養

照片為陪孩子寫作業的日常夜晚

You may also like